/ 這幾天,已經宣布明年退休的馬云,又登頂中國富豪榜。首富,似乎來得很容易。事實上,真是如此嗎?今天,我們來說說清朝中期,一位甚至被西方人認為是世界首富的超級富豪。他的名字,叫伍秉鑒。/ 1/ 1826年,這一年是大清帝國道光六年,一位不僅在帝國內部,且被當時的西方人敬奉為傳奇人物的58歲的帝國首富伍秉鑒(1769—1843年),在廣州宣布:/ 老爺子我,要退休了。/ 作為一位從福建移居廣州的商人后代,伍秉鑒的祖上從清朝初期移居到了廣州,到了伍秉鑒本人已是移民的第六代,此前,伍秉鑒的祖上一直默默無聞,一直到了伍秉鑒的父親伍國瑩,伍家才開始參與對外貿易。/ 1792年,伍國瑩的兒子伍秉鈞(伍秉鑒的二哥)創辦了怡和洋行,然而1801年,伍秉鈞壯年去世;也就是這一年,33歲的伍秉鑒從哥哥伍秉鈞手中,接過了怡和洋行的家業,由此開啟了創造一個商業帝國的驚人歷程。/ 盡管父親和哥哥為伍秉鑒留下了一個簡單的基礎,但伍家在世界商業史上的真正起步,卻是源自伍秉鑒的創造。/ 伍秉鑒生活的年代,清廷閉關鎖國,只允許在廣東進行“一口通商”,而作為千年商港和廣東的省會,廣州作為大清帝國的開放門戶,也成了全世界商人趨之若鶩的商業沃土,這種感覺,其實有點像后來1949年后至改革開放前的香港,一個能誕生首富的地方,一定要講究:天時地利。/ 1757年,清廷宣布僅保留粵海關一口對外通商,并且這種對外貿易的特權,還被清政府所特許經營的少數商行所壟斷把持,這也就是后來俗稱的廣州“十三行”。/ 少數幾家商行,卻壟斷了整個大清帝國的對外貿易,其中的利潤空間可想而知,而伍秉鑒所接手經營的怡和洋行,作為十三行的重要代表,通過經營茶葉出口等壟斷性貿易,由此開始迅速崛起,一個帝國的巨富新星冉冉升起。/ 2/ 商海廝殺中,做任何生意,都比不上做壟斷生意來得有“錢景”。/ 在聯合官府進行壟斷經營多年后,伍秉鑒的生意不僅在國內,且擴張到了世界范圍:通過代理人,伍秉鑒甚至投資了美國的鐵路生意,并廣泛參與了美國的證券交易和保險業務;伍秉鑒的金融業務甚至廣及歐美,他還是當時在世界范圍內赫赫有名的英國東印度公司最大的債權人,可以說,在清朝中期,他是大清帝國絕無僅有的具有世界意識的企業家。/ 1834年,伍秉鑒曾經提起他個人的財富,通過計算他個人在國內的田地、房產、商鋪、錢莊、貨物和現金,以及在世界范圍內的投資,伍秉鑒說,他擁有多達2600多萬白銀的資產,而當時,整個大清帝國一整年的財政收入,也不過才4000萬兩白銀。盡管富可敵國,但他的生意,卻始終以品質和誠信為重。在當時,廣州十三行中也有其他行商經營茶葉貿易,但從伍秉鑒的怡和洋行出品的茶葉,只要貼上“怡和行”的標志,立刻會被外商定為最好的茶葉,且價格也水漲船高。/ 對于生意伙伴,伍秉鑒也講究共贏共富,由此贏得了行商們的一致敬重。有一年,他從洋商處獲得了一筆百萬大單,正當大家都在議論怡和洋行又要狠發一筆的時候,伍秉鑒卻將廣州十三行的行商們請來一起吃飯,然后宣布,這筆生意要和大家一起做、一起發財,引得其他行商震驚不已。/ 對于老外,他也頗有情義。美國商人索薩由于經營不善,欠了伍秉鑒72000多銀元,由于無力償還,索薩也被清廷禁止離開中國,聽說這件事后,伍秉鑒主動找來索薩,并當著索薩的面,將欠條當場撕毀,伍秉鑒說:你是我的好友,你只是運氣不好而已,人生總有起伏,我不要你的錢,你快回國去吧。/ 由于誠信經營,待人厚道,伍秉鑒的商業帝國迅速擴大,并且他的商業口碑也在世界范圍廣為流傳。/ 美國學者特拉維斯·黑尼斯三世、弗蘭克·薩奈羅對此表示,“到1834年,伍浩官(伍秉鑒)不僅是(廣州)行商最重要的成員,而且可能是那個時候世界上的首富。”2001年,美國《華爾街日報》做了一個專輯,統計了過去1000年里全世界最富有的50人,其中有6位是中國人,他們分別是:成吉思汗、忽必烈、劉瑾、和珅、伍秉鑒和宋子文。而這六人中,成吉思汗和忽必烈就不用說了,劉瑾作為明代的巨閹太監,和珅作為乾隆身邊的第一權臣,宋子文作為曾經的國舅,可以說,國外公認的古代中國六個世界首富中,只有伍秉鑒一個人,是徹底的商人出身。但要注意的是,他雖然是首富,但他僅僅,是個商人而已。3/ 在中國幾千年特有的政治生態中,作為“士農工商”的墊底階層,商人永遠是最為卑微的階層,哪怕你貴為首富和超級富豪,也是如此,因為帝國的生態,不會因你而變。/ 2013年,就在李嘉誠在國內“撤資”的傳言甚囂塵上之時,李嘉誠特地邀請了國內的南方報業到香港進行專訪,意圖“澄清”所謂的“撤資”(盡管他說一套做一套)。/ 最愛君的同事采訪回來后,對最愛君講了一個細節,說在李嘉誠的辦公室,李嘉誠特地親自給每個記者派發名片,表現非常謙虛,并自我介紹說:/ “您好,我是長江實業的李嘉誠。”/ 在今天廣為人知的一張全景照片中,大家可以清晰看到李嘉誠在辦公室中所掛的清代左宗棠的一幅對聯:/ 發上等愿,結中等緣,享下等福;擇高處立,尋平處住,向寬處行。/ 最愛君的同事回來后跟我們說,李嘉誠在接受采訪的整個過程中,表現非常謙虛,但最愛君想說,李嘉誠的這種謙虛,正是來自于他對古今政治生態的透徹觀察:/ 商人,永遠是戰戰兢兢、如履薄冰的那個階層。/ 同樣,伍秉鑒生活的那個時代,更是如此。/ 對于大清帝國時期,廣州十三行的商人們,在帝國官員和政治生態前的卑微地位,歐美人的觀察非常透徹,伍秉鑒的同時代人、英國人約翰·巴羅說:/ “行商見了官府最低的小吏,也會發抖……”。/ 英國人岱摩,對于中國商人的這種卑微感,觀察得更為仔細,對于當時十三行的富豪和商人們,他說:/ “在海關監督面前——他們都是高級官員——行商們從來都行跪拜禮,跪倒在地,叩首多次。即使某位驕傲的官員允許他們起身,他們的眼睛也從不會超過他的官服的第九粒扣子,疏忽了這項嚴格禮節,行商就會遭到最嚴厲的亂棒責打,如同處罰一個普普通通的轎夫。”/ 岱摩注意到,大清帝國的富豪和商人們,在官員們面前,眼光僅僅只能到達他的“第九粒扣子”,而第九粒扣子是什么位置?領口是第一個,第九粒扣子的位置大家可想而知,帝國商人們的卑微感,哪怕你貴為首富,也僅僅只能如此了。/ 4/ 超級財富來自壟斷性的貿易,而壟斷性的貿易,自然需要政治的加持。/ 所以,為了維持這種壟斷貿易地位、繼續當上十三行的行商,大把撒錢,自然是伍秉鑒的第一選擇。根據現有的歷史資料統計,從1800年到1843年,伍氏家族先后自愿或被迫“捐”出了1600萬兩白銀,而這還不包括各種私底下的賄賂及送禮。/ 在政治和官員面前的自卑,也使得清朝的富豪都有個特點,就是都喜歡捐錢買個虛職的官銜,然后穿下官服過過癮,所以我們今天能夠看到的關于伍秉鑒的畫像,都有他穿著官服的樣子——通過捐錢,伍秉鑒買到了一個三品官員的虛職。/ 所謂“商而優則政”,不僅僅是一種商人心理自卑的表現,更是一種尋求政治加持和保護的密碼。/ 這個秘密,中國商人信奉的經驗是:“平常人我不告訴他!”/ 或許是在大清帝國的商海和政治博弈中覺得太累了,從1801年33歲時接過怡和洋行的家業;到1826年58歲時宣布正式退休,伍秉鑒本以為,家族的生意可以一帆風順地經營下去,然而他還是太低估了,人生和政治的風雨。/ 就在伍秉鑒宣布退休后的第三年,1831年,作為大清帝國和英國商人中介代理人的怡和洋行的接班人:伍秉鑒的兒子伍受昌,受了英國人的委托,前往清廷請求,表示英國商館希望在珠江邊搭建一個碼頭;但沒想到的是,時任廣東巡撫在獲悉此事后勃然大怒,并表示要將伍受昌處死,這把作為首富之子的伍受昌嚇得渾身哆嗦,當場就下跪磕頭求饒,而當時一起在場的粵海關監督,平時收了伍家不少好處,也幫著一起求饒,對此伍受昌才逃過一劫。/ 或許是在商海和政治的博弈中并不如意,兩年后,1833年,伍受昌不幸死亡,死因不得而知,已經退休五年的首富伍秉鑒,在63歲這一年,飽經了喪子之痛。/ 不得已之下,伍秉鑒選用了自己的第五個兒子伍崇曜作為接班人,而自己也在宣布退休后,卻仍然不得不經常為家族的生意站崗、撐腰。/ 一個首富,哪里是他想退,就能退的?/ 5/ 前面說過,一個首富的誕生,必須擁有天時、地利,再加人和;然而,伍秉鑒和他的家族,卻正在失去這三個缺一不可的條件。/ 得益于鴉片戰爭前清廷閉關鎖國,以及廣東“一口通商”,和伍家的怡和洋行壟斷經營等有利因素,伍秉鑒的生意做得順風順水,然而在他退休后,隨著歐美商人對于清廷閉關鎖國政策的越發不滿,一場超級政治風暴和戰爭正日益迫近,并即將無情的裹挾伍秉鑒的首富家族。/ 伍秉鑒退休后,先是兒子伍受昌死亡,然后,這個大清帝國的首富,又迎來了鴉片戰爭的前奏——虎門銷煙。/ 作為大清帝國和外商的中介代理人,十三行的行商們,平時也需要為自己所負責對接的外國商人們,在華期間的所作所為進行擔保,而為了牟取暴利,19世紀初開始,大量外國商人夾帶鴉片入華售賣,已經成了公開的秘密,在此情況下,由林則徐發起的虎門銷煙運動,也即將拉開帷幕。在此情況下,奉命到廣東查禁鴉片的欽差大臣林則徐,自然將作為廣州十三行中的行商代表、怡和洋行的接班人伍崇曜(商名伍紹榮)進行了開刀問責,并要求伍崇曜必須勒令洋商們交出鴉片進行銷毀。/ 但洋商們哪里肯?無奈之下,伍崇曜求爺爺告奶奶,讓洋商們交出一些鴉片做做樣子,加上自己又從洋商手里買了一些,這才湊了1037箱鴉片上交給清廷,希望能結案了事。但林則徐勃然大怒,認為這是十三行的行商們,與英國商人串通一氣欺詐朝廷。/ 1839年,林則徐下令將十三行行商的大佬、怡和洋行的少東家伍崇曜收捕入獄,同年,林則徐在廣東虎門強勢進行銷煙,盡管在上下各路打點下,加上林則徐也認識到了行商們所處的尷尬地位,伍崇曜最終獲釋,但怡和洋行在洋商中的地位,從此也一落千丈。/ 捐錢買了個三品官銜的伍秉鑒,終于認識到了,他一生極力想觸摸,卻又始終遙不可及的政治威力。/ 6/ 1840年鴉片戰爭爆發后,英國海軍封鎖了珠江口,一位美國商人記載道,在聽聞鴉片戰爭爆發后,已經72歲的伍秉鑒“被嚇得癱倒在地”,伍家及廣州十三行的行商們希望和平解決的努力終于失敗,然而能成為首富的商人,自然有著清晰的頭腦,在意識到戰爭已經不可挽回后,伍秉鑒迅速捐錢出力,鼎力希望清廷能夠獲勝,因為他明白,一旦戰爭失敗,清廷被迫開放門戶后,廣東“一口通商”的獨特優勢,以及十三行的行商們所賴以發家致富的壟斷性貿易,也必將崩潰瓦解。/ 1841年5月,英軍直逼廣州,為了阻止英軍,奉了清廷廣東當局之命的伍崇曜與英軍首領義律展開談判,最終雙方簽署了《廣州和約》,并約定英軍退至虎門炮臺以外;清軍則退出廣州城外60里,并向英軍交出600萬元賠款。而在賠款中,200萬元由十三行行商出資,其中伍秉鑒家族出資最多,共出了110萬元。/ 盡管參與“議和”,但伍秉鑒及其兒子伍崇曜,也從此戴上了“漢奸”的帽子;1842年,清廷最終在第一次鴉片戰爭中徹底失敗,并被迫簽署了中國近代史上第一個不平等條約《南京條約》,條約的條款之一,就是清廷必須向英國賠款2100萬元,為了籌措這筆巨額賠款,清廷勒令伍秉鑒,逼他交出了100萬元幫助向英國人賠償。而首富家族的滅頂之災,才剛剛開始。/ 與被“勒捐”更為致命的是,隨著清廷的戰敗,廣東“一口通商”的壟斷地位被廢除,在英國人的要求下,在廣州的基礎上,清廷又新增了廈門、福州、寧波、上海作為通商口岸,“五口通商”局面的出現,加上《南京條約》取消了外商在華做生意必須經過十三行行商代理中介的規定(也就是說,外商從此可以跟任何中國人做生意,無需行商做中介了),各種壟斷特權的消失,也使得伍秉鑒家族等十三行行商的壟斷貿易地位一去不返。/ 失去了政治保護傘和商業壟斷特權,伍秉鑒的首富家族,也開始被迅速打下神壇。就在《南京條約》簽訂后幾個月,1842年12月,伍秉鑒在寫給他的美國朋友羅伯特·福布斯的信中寫道:“如果我現在是青年,我將認真地考慮乘船前往美國,在你附近的某處定居。”在宣布退休多年后,這位大清帝國乃至當時的世界首富,在政治和戰爭的風雨中,已經心力交瘁。發出這封信半年后,1843年,75歲的首富伍秉鑒,最終在大清帝國的風雨飄搖中撒手人寰,他一手建立的商業帝國,最終逐漸崩潰瓦解,他本以為退休后就可以安享的晚福,直至他死,也沒有到來。因為即使貴為首富,他也只是風雨飄搖的時代和帝國中,一朵浪打的浮萍,如此而已。參考文獻:《十三行故事:富可敵國的伍秉鑒家族的興衰》周雁翔:《中國最早的世界首富:伍秉鑒》章文欽:《從封建官商到買辦商人——清代廣東行商伍怡和家族剖析》
文//陳嘉偉如何做好投資分析?我們需要為自己建立一個分析框架,有了這個框架,把企業的素材整理好之后放入里面,邏輯非常清晰,能不能投,什么時候投一目了然。上圖就是分析框架,通過這個框架,就像一個女孩子了解一個男人各個層面的情況,是從淺到深,從外表到內在的探究,因為投資本質和找結婚對象一樣,是長期的關系。一 企業基本情況1 搞清楚企業的基本狀況,包括業務介紹,行業中的地位,主要產品,這就類似于了解一個人是干什么的,他的身高,性別,外貌,學歷,籍貫,性格等,這有了一個大概的印象。2 了解這個企業過去幾年的重要經營數據,包括營收,增長,凈利潤,資產情況等,了解他的生意特征,生意類型,是不是好生意,錢好不好賺。這就類似了解一個人有沒有錢,怎么賺錢,負債情況,財務狀況等,這是非常重要的一部分,二 核心競爭邏輯1 市場空間大不大,天花板有多高,是成長期還是成熟期?這就類似于了解一個人是否有前途2 競爭優勢主要看這個企業在行業里有多大的競爭力,是否有護城河等,只有具備競爭力,企業長大的概率才會高。這類似了解一個人的個性特征,有沒有拼搏精神,是否堅韌,好學,是否有合作精神等等,主要看他的品質,品行。3 成長驅動和態勢是什么?這個企業未來主要依靠什么驅動增長呢?是市場需求驅動嗎?還是可以通過做大規模,降低成本來驅動?或者品牌,渠道?或者開發新的產品?這就是類似了解一個人,你怎么去實現你的計劃?步驟和方法是什么?你的核心動力是什么?4 主要風險是什么?了解企業是否有特別的風險,比如擔保,商譽高不高?5 企業財報分析通過對企業的多年經營數據,找出企業的內在問題,看看前面得出的結論是否真實可靠,主要用來證偽。6 其他情況包括股權質押,管理層,股權激勵等三 ,估值主要了解幾個問題:1 看這個企業當下的價格與企業的內在價值是否匹配,或者未來創造的價值有多大,和當下比是便宜還是貴了?2 主要分析未來公司帶來多少價值?比如現在的市值是100億,未來10年可以增長到1000億,那么現在貴一點其實沒有關系。四 后續跟蹤后續的跟蹤,季度財報分析,以及時發現問題。五 投資中有五個本質問題第一,這是一個什么樣的生意?第二個問題:是否有市場潛力?第三個問題:有沒有競爭優勢?第四個問題:是不是高價值企業第五個問題:經營質量和趨勢好不好?這五個問題都是定性分析,也即是說這個到底是不是好公司,核心是要理解公司內在本質,產業邏輯,趨勢等,然后要通過財報驗證,這是定量分析。會計師可能理解財報,但卻理解不了產業和市場的情況,這是他們做不好投資的原因。其實,在企業的財報中,各種經營數據可以看出一個企業的基本特征,看這個案例A公司1 利潤率毛利潤率很低,銷售凈利潤率只有10/%,肯定不是軟件,白酒,奢侈品之類的生意,而像超市,制造業的水平。2 三費結構銷售費用極低,這說明這個公司不依靠銷售,不需要大規模的銷售渠道或者銷售隊伍。如果不依靠銷售,很可能就是大客戶銷售,一個證明是A公司的經營性現金流凈額只有凈利潤的63/%,應收賬款高,這是因為面對大客戶沒有議價能力造成的。管理費用高,占了總費用70/%,一般是研發費用高導致的,這說明公司產品具備技術特征,需要大量研發。財務費用高,同時負債率高達50/%,說明這是一個資金密集型企業。3 營業收入和凈利潤營收收入波動很大,這進一步說明公司依靠大客戶銷售,而且營收的增長速度很高,說明行業或者公司處于成長期;同時營收增速和凈利潤增速不協調,這一般是費用增長速度過大引起的,說明公司正處于加大投入的成長中期。公司賺錢模式分為二種:1高利潤,低周轉;2 低利潤,高周轉。明顯A公司是后一種,這種類型的公司規模非常重要,只有達到較大規模后公司才有競爭力,而要達到一定規模必須在成長期有比較高的營收增速,這是成長期要關注的指標。凈資產收益率15/%以上,還是很不錯,但是周轉率只有0.89,說明效率低,但要看是不是因為公司正在建設新的項目?這些新的項目還沒有開始投產,未來一旦投產會提高營收的增長速度,如果產品的質量不錯,良品率高,那么周轉率也會起來,成長能力也會更強。這家公司是立訊精密,這就是他的主要財務指標告訴我們他的生意特征再看B公司這個公司的毛利潤率和凈利潤率也不高,很像制造業,但消費費用占了18.75/%,占了三費的絕大部分,說明公司依靠大型銷售渠道賣產品,同時管理費很低,說明公司的研發并非核心。而且他的財務費用是負數,說明財務狀況非常好,而負債率卻驚人,這是怎么回事?這時候可以通過資產負債表查看到底負債是什么原因,財務狀況良好但負債率高,一般是拖欠了供應商的錢,下游經銷商提前打款了,所以這種公司在行業的地位很高,議價能力很強。再看固定資產占總資產的比例只有10/%,非常低,和一般輕資產軟件公司一樣,但是輕資產公司產品一般都是走差異化路線,所以會有比較高的毛利潤,但很顯然這個公司很低的利潤率并不支持這一點。第二種可能,這個公司也需要大量的固定資產,只是因為流動資產占總資產的比例過大,壓縮了固定資產的比例。在看他的凈資產收益率達到了31/%,非常高,但同時他的周轉率只有0.9,很低,一般公司要達到1.2,這就很奇怪,低利潤率,低周轉,但是凈資產收益率卻高達31/%,是通過提高負債率,用高杠桿來運營的金融地產公司?但他的負債率也只有49/%,不像地產金融公司,同時他的財務狀況非常好,也許低周轉率是假象,因為流動資產太大了,拉低了總資產周轉率。從過去三年的營收和凈利潤狀況看,營業增長速度在放緩,但很穩健,同時凈利潤的增速遠高于營收增長,這說明這是一個接近成熟的公司,因為規模越來越大之后,凈利潤的增長就會超過營收增長。這樣的公司主要投資邏輯是三點:1 未來業務還有多大增長空間,2 公司的估值是否足夠低,3 ,分紅是否足夠高。這個公司其實是格力電器........本文來自《黑馬讀財經》專欄,《公司價值分析案例》一書節選,本專欄已經讀了三十本書了,未來還會不斷讀下去,目前正在讀《策略投資方法論》只有讀書才是代價最小,最快的進步的投資方法,否則就要花數年時間,巨大的代價才能在股市成長,而真實的結果是花了數年時間,虧損慘烈之后,也沒有成長,從此放棄股市。2019年6月12
WED989VI458EMLOEF44EF8EF
2020年富比士雜誌桃園哪裡訂2020年Fortune新竹哪裡訂國際書展讀者文摘優惠訂閱價格國際書展遠見高雄哪裡訂
科學人新客戶訂購價 時代雜誌新客戶訂購價 想看今周刊+GQ雜誌,兩者一起訂閱有優惠嗎?免費送4好禮? 商管財經雜誌哪裡訂便宜 2020年Business Traveller台中哪裡訂 如何閱讀英文像閱讀中文般又快又準? 2020年商業周刊南投哪裡訂 2020年雜誌收書時間桃園哪裡訂 訂閱富比士雜誌,免費送送錄音筆真的嗎?擴展國際觀必讀雜誌? 國際書展雜誌收書時間南投哪裡訂 今周刊苗栗哪裡訂 看懂富比士雜誌要多久?哪裡訂購?高中生適合看嗎?